编者按:有机肥规范与意义: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使用有机肥料是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关键举措。它不仅能提升土壤质量、保护环境,还能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加农民收入。按照规定,有机肥料包装袋需清晰注明产品名称、商标、有机质含量、总养分含量、净含量、登记证号、企业名称、厂址,且包装袋内外应附带合格证 ,确保产品信息透明、质量可靠。
超标危害:有机肥一旦出现铅超标、有机质不合格的情况,对土地、环境、空气和水体都会造成严重影响。尤其是铅超标,不仅会污染土壤,影响农作物生长,还会通过“土壤-作物-人体”的食物链途径,对人体健康构成多方面威胁。
法律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若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存在欺诈行为,需按照消费者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赔偿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价款或接受服务费用的三倍 。根据《刑法》第一百四十七条,生产、销售伪劣农资,若致使生产遭受损失达五万元以上,即构成犯罪。《土壤污染防治法》第二十八条明确禁止向农用地排放重金属污染物,严守土壤安全底线。
绵阳飞沃科技有机肥遭疑:缺斤少两,暴利背后藏猫腻?
近日,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多个乡镇的村民反映,由绵阳梓潼县长卿镇绵阳飞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有机肥存在严重问题。村民们称,种了几十年地,用过不少有机肥,可今年政府提供的这批有机肥从外观上看就十分可疑。包装标识不全,没有合格证,而且严重缺斤少两。包装标称40公斤,允许误差在±0.4公斤,实际却只有37公斤左右,每袋少了 五六斤。

图/朝天麻柳乡石板村有机肥称重之地,有机肥秤后为74斤;此秤下面坨为25公斤,上部12公斤,共计37公斤。
麻柳乡石板村的母大哥气愤地说:“队长发给我们的时候,我就觉得这一袋有机肥看着不像有八十斤,后来用磅秤一称,只有74斤。不够秤也就算了,还臭得要命,根本不敢放家里,只能堆在外面。队长还让我先别用,说这批有机肥有问题,要等继续发酵后再说。”
李家镇流水村的村民也纷纷抱怨:“这次发的有机肥,不管从重量、外包装还是味道上,都感觉不对劲,和以前买的一比就知道,重量少了好几斤,还看不到合格证,臭得让人受不了。”此外,村民们还反映分配不合理,按人头而非土地面积分配,且分配时村民未签字,由村干部代签,分配详情与使用去向村民一概不知。
按
照《肥料登记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肥料产品包装需有标签、说明书和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内容不得虚假。NY525 - 2021有机肥包装袋内未粘贴产品合格证明,涉嫌违反该办法。同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二十七条,产品或其包装上的标识必须真实,要符合注明的产品标准及质量状况,该有机肥的情况或也违反此条例。
朝天区四个乡镇15个村的村民反应基本一致,都指出每袋重量不足,因气味难闻怀疑质量有问题,不敢使用,希望发酵后再看情况。
检测铁证:高标准农田有机肥铅超标近一倍,有机质严重不合格
针对村民反映有问题的有机肥,经过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检测,结果显示,该有机肥的有机质质量分数(以烘干基计)、总铅(Pb)(以烘干基计)项目不符合NY/T 525 - 2021有机肥料标准要求,检验结论为不合格。正常的有机质指标应≥30,送检结果仅为23.7;正常有机肥铅指标应≤50,送检的有机肥铅指标却高达95.7,超标近一倍,属于有毒有害不合格产品。

图为检测报告,有机肥经过检测,有机肥铅超标近一倍,有机质不合格。
在李家镇卫星村,堆积如山的有机肥存放于村委会不远处。经外观查看与实际称重,重量同样低于包装袋标记的40公斤±0.4。肉眼可见外露的有机肥中沙石含量较多,抓一把拧紧会成坨且半天不散。专家称,这种情况表明厂家可能用污泥生产有机肥,而非常见的鸡鸭羊等粪便氧化生产。用污泥生产,成本低、重量增加,利润更高。

图为朝天李家镇卫星村有机肥称重显示为36.95公斤与35.15公斤。
相关资料显示,铅超标的有机肥施用于土壤后,会导致土壤污染,影响农作物生长与质量。重金属铅在植物体内积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可能引发铅中毒。同时,还会通过空气与水传播,污染当地环境。而土壤有机质具有提供植物养料、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改善土壤物理性能等七方面重要作用,有机质不合格将对当地土地与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高标准农田建设旨在提高农产品数量与质量,使用有机肥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技术。但朝天区农业农村局在此次高标准农田项目中的作为、结果及后续计划尚不明确,后续将持续关注。
项目猫腻:4500吨有机肥项目竟少300余吨,谁在中饱私囊?
《朝天区2024年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机肥采购项目》规模约4500吨,涉及4个乡镇15个村(社区),其中土壤改良措施增施有机肥10196.73万亩。按每袋少6斤计算,供应商提供的有机肥少了300余吨,该公司借此可获纯利20余万元。
与中柏村、流水村村民交流得知,该项目招投标存在问题。报名投标供应商多达100家,招标文件存在制作缺陷,解读不专业,开标现场评审专家未按要求认定,最终只有7家供应商参与投标。而中标的绵阳梓潼绵阳飞沃科技生产的有机肥在四川省市场管理局官方网站上多次被曝光为不合格产品,却仍能入围中标,令人费解。
致电生产厂家询问有机肥缺斤少两、有机质不合格等问题,厂家坚称产品不可能存在这些问题,声称每批次产品都经过检测,目前已检测21批次均合格,否认村民反映的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招标现场抽取评标专家时,需先对招标文件的合法性、规范性进行评审,审查合格后再进行投标人资格审查。评标结束后,招标人应依法通知中标人,并公示中标结果,保证招标活动公开、公平、公正。
相关专家查看项目前期资料与质量检测报告后指出,项目抽取的评标专家对招标文件审查不严谨,在政府采购领域法律意识淡薄。此次采购招标本是货物类采购项目,却被纳入工程类招标并设定最低85%的限价,不合理且涉嫌利益输送。这不仅造成国有资金损失,还可能导致厂家与供应商为追求利益最大化,采取缺斤少两、以次充好等手段,最终让老百姓的土地和当地环境受损,损害政府形象。

图为堆放于各村田间地头,疑是铅超标、有机质不合格且缺斤短两的有机肥。
追踪:信息泄露问题有机肥已被施用,农田、食品及举报人安全谁来守护?
2月27日,朝天麻柳乡石板村及复兴社区的村民反映,分发的绵阳飞沃科技生产的有机肥大部分已被使用。实地走访发现,部分土地种上了洋芋(土豆)、育了玉米,一处高标准蔬菜基地也用此有机肥育苗。复兴社区胡家湾正在施工的高标准农田同样使用了该有机肥。这样的高标准农田能否通过验收?今后栽种的粮食与蔬菜安全如何保障?后续土地该如何治理?农民损失由谁承担?现场已电话通知朝天有关部门,要求认真严肃处理。

图为已经使用了绵阳飞沃科技生产的有机肥的村民及蔬菜基地局部图。
新闻多一点:
2025年2月17日举报,2月28日市场管理局立案,但是在未立案之前,举报人就接到陌生电话,对方清楚说出举报的名字和举报细节。尽管朝天区市场管理局执法大队长坚称"举报材料全程加密",但从获得的信息显示确实已经“被”泄露了。

图为朝天区市场管理局2025年1号立案通知书
3月24日,朝天区农业执法大队熊大队长说绵阳梓潼长卿镇绵阳飞沃生物科技生产的有机肥检测报告已经出来了,检测结果确实有问题,有六个批次的种子发芽指数不合格;两个批次的有机质含量不够及铅超标;两个批次的有机质含量不够;一个批次铅超标;一个批次水分(鲜样)的质量分数,种子发芽指数不合格。因产品质量涉及金额较大,今天正准备将资料移送公安机关。一周后熊大队长又说公安机关不接(即不予立案,说是只接受国标,对于行标根据相关规定不予受理),因此又归农业执法办理,但是厂家要求进行复检。熊大队说,厂家对检验结果的质疑,要求复验是他们的权利。他们主要是复验有几个批次铅超标严重。我们已安排并再次送检,等检查结果出来再行处理。
不知道什么原因,直到发稿有关缺斤少两、有机质不合格及重金属铅超标等一系列的问题还是未处理。而蔬菜基地及农民栽种的蔬菜与粮食作物已经长出了新芽……
(本文所有检测数据均来自CMA认证机构,调查过程全程公证录像,为保护举报人,文章中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