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新闻网
产经新闻网
 北京时间:      热线:15011129287 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产经论坛 >> 阅读文章

十所高校“大思政课”教育基地落户宝山镇道德坑村 校地联动绘就红色振兴新图景

2025-07-03 18:47:25 作者:肖笔檀 来源:产新网  

    产新网讯 7月3日,“初心如炬・薪火相承”2025年北京怀柔区宝山镇庆“七一”主题活动暨“大思政课”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在道德坑村举行。活动现场,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授予道德坑村北京市学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称号,10所高校的“大思政课”教育基地集体揭牌落户,为首都“大思政课”建设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树立新示范。

       

    活动对9名扎根奉献的村党支部书记、19名务实担当的村两委干部、22名深耕基层的第一书记及74名投身基层治理的宝山大姐进行表彰,展现出“宝山雁阵”在推动宝山乡村全面振兴中的核心引领作用。
    道德坑村地处怀柔区最北端,解放战争时期,这里作为冀热察军区后方医院所在地,承担着救治前线伤员的重任,家家是病房、户户住伤员。仅1946年至1948年间,道德坑村就接治伤员3万余人,至今仍有625名烈士长眠于弘德烈士陵园中。
    这段红色历史为村庄积淀了深厚的精神底蕴,也成为开展思政教育的宝贵财富。据统计,在中央、区、镇、村四级协同联动下,今年以来,道德坑村红色基地客流量和收入分别同比增长45%,“村校联”品牌成效初显,累计吸引50所高校70个团队到村实地调研,村党支部书记被7家高校聘为课外导师,实现了高校立德树人与乡村全面振兴的双向赋能。
    依托北京市教育两委的政策支持与资源统筹,在“教育助力怀柔科学城”首批落地项目的战略牵引下,道德坑村与在京高校的协同发展迎来全新契机。活动中,道德坑村北京市学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以及10所高校“大思政课”教育基地集体揭牌。
    “这10所高校包括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舞蹈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戏曲学院、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城市学院、北京农学院。”宝山镇党委书记宿翔宇介绍,他们将与道德坑村围绕三大方向深化合作,一是共建思政课程体系,开发红色主题研学课程,将革命历史转化为鲜活教案;二是开展学术研究赋能,聚焦乡村治理、文化传承等课题形成实地调研成果,并转化落地运用于乡村发展;三是推进文艺创作扎根,用戏剧、音乐、美术等形式活化革命故事,让红色文化在创新表达中焕发新活力。
    活动中,高校代表还为道德坑村党支部书记高国民颁发社会导师聘书。高国民现场推介道德坑村“大思政课”教学实践研学路线。“这条路线包含集结启程、担架体验、英烈缅怀、医院遗址、情景再现、历史讲堂、实践传承七大站点,通过‘走、看、听、思、悟、行’的深度体验,引导学员身临其境感受革命先辈的艰辛与智慧,体悟战争年代的艰苦条件与军民鱼水情深的深厚情谊。”高国民说。
    当天,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天博盛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雷力集团、中视亚瑟国际传媒广告(北京)有限公司等6家单位与宝山镇签订深入合作框架协议,将在空间规划、数字农业、文化振兴、基层治理、电商助农等多个领域深度合作,精准对接前沿理念、创新技术与镇村发展需求,共同探索“合作联动、双向赋能”的乡村振兴新路径,致力于将宝山镇打造成“产学研用”融合的典型案例,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据悉,道德坑村长期与高校联动合作,不断将高校智慧化作振兴画笔,在红色沃土上勾勒出新时代的乡村振兴图景。北京舞蹈学院创作的村歌和红色情景剧、首都师范大学的思政课、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规划设计、首都医科大学的护理知识、北京农学院的种植技术、北京林业大学的设计方案等都已在村里“生根发芽”。
    活动中,中国戏曲学院与道德坑村共建的原创红色京剧《深山沟里的红色医院》也迎来首演。作为“百年聚智 百校同行”教育助力怀柔科学城的首批落地项目之一,该剧以艺术形式再现了后方医院的历史荣光,让观众深切感受革命岁月的军民情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为道德坑创作了原创歌曲《青山碑刻的守望》,用歌声诉说革命精神在岁月长河中的永恒回响。两所高校为道德坑村的红色文化传承注入了鲜活力量,也为教育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路径提供了生动范例。
    截至目前,已有12所在京高校在道德坑村挂牌,涉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红色实践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校企合作基地等多种类型。道德坑村在全国文明村、中组部“红色试点村”、北京市党员教育现场教学点等多重“身份”之外,已然成为首都高校的户外课堂。
    宝山镇党委书记宿翔宇表示:“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教育助力怀柔科学城’专项工作、推动校地合作迈向更高层次,将更多的思政课堂、科研项目、文艺创作、志愿服务引入宝山,共建智库,共育基地,共创思政金课,不断书写校地协同促振兴的新篇章。  (肖笔檀)

文章评论

现在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信箱    版权声明    招聘信息    广告服务   
版权所有:产新网    京ICP备14039322号